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大纲 - 正文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旧课程版)
来源:2exam.com整理 2004-3-27 10:23:57 【字体:小 大】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由高等学校对考生的德、智、体全进行考核,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宜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原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高中部分)修订本》(不含高中地理选修课部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以及“教学内容调整意见”等文件精神,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订本学科考试内容。 

一、能力要求 

1.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 

2.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 

3.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本《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世界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 

4.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5.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 

6.认识和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7.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8.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 

9.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 

10.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一、 地球在宇宙中 
1. 天体和天体系统 

天体。恒星。星云。星座。 

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 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概况。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3. 地球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 

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和自转周期,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经度的时差;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的偏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地球上的五带。 

二、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特征。 

2.大气的热状况 

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意义。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3.大气的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月和7月全球高、低气压中心及其季节变化。季风环流。 4.大气降水 

水汽的凝结。 

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水平分布。 

5.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气团及其分类。 

锋面与天气。 

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人类活动与气候。 

三、地球上的水 

1.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水平衡。 

2.海洋水 

海水的盐度,气候和洋流对海水盐度分布的影响。海水的温度,太阳辐射和寒暖流对海水温度分布的影响。 

洋流。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陆地水 

河流的补给。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冰川的类型和分布。 

地下水的来源。含水层和隔水层。潜水。承压水。 

四、地壳和地壳的变动 

1.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和划分依据。 

2.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 

地壳的化学组成和分层。 

矿物的概念。 

岩石、矿产和矿床的概念。 

地壳物质的循环。 

3.地壳运动 

地壳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 

4.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与更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5.地球内能的释放——地热、火山、地震 

地热资源及其分布。地热能的利用。 

火山的构造和分类。 

地震。震级和烈度。地震的分布规律。 

6.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7.地壳的演化 

地层和化石。 

地壳的演化史。 

五、地球上的生物圈和自然带 

1.生物与地理环境 

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2.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生态平衡。 

3. 自然带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陆地上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六、 地图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 人 文 地 理

  一、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 
1.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人类与自然资源。 

2.土地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土地的概念。土地利用类型。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合理利用及保护土地资源。 

3.水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前景。中国水资源的特点。 

4.生物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森林与环境。世界森林资源。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保护森林,绿化祖国。草场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自然保护区。 

5.矿产资源及其利用 

矿产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世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二、能源和能源利用 

1.能源概述 

能源及其分类。 

能量的转换和传递。 

2.常规能源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